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法治中国研究文库》
·《中国少数民族研究丛书》
·医学专著系列
·《南京大学犹太文化研究所文丛
·《传媒与文化产业研究丛书》
·《金融智库丛书》
 
    中国出版集团属国家级大型出版发行机构,是全国文化体制改革试点单位和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改革试点单位,接受中央宣传部的领导、新闻出版总署的行业管理和财政部对其国有资产的监督管理。
 
《阅读、写作、翻译相结合的文学翻译教学》
《复句研究评论集:全2册》
《现代日语句式研究》
《乐感从哪里来——学生音乐素质的培养研究》
《易行领导力:〈周易〉中的领导智慧》
所在位置:首页 >> 读书评论 
论小说《瞳话》中的仁爱意识
桂延松   2012-10-10

摘要小说《瞳话》描写了马氏家族一家三代的爱恨情仇以及家族生存、济世天下,开办定州眼药店,发展眼疗技术的艰难创业史。小说《瞳话》结合明朝中后期的历史,描绘出了一个有着穆斯林传统、古代医学传统以及儒家仁爱思想传统的医药世家马氏家族,对于我们当下医学道德的发展具有很强的现实借鉴意义。本文主要结合人物形象的分析,从家族传统和家庭关系两个方面入手来阐释小说所体现出的仁爱意识,并阐释这种仁爱意识在当下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人物形象   仁爱    传统   

 

    中国传统道德以儒家为主流,而儒家伦理道德规范体系之核心就是仁爱,仁爱”是儒家伦理规范之灵魂。医学的本质和目的也决定了医学与仁爱有着天然的或必然的联系,"医乃仁术"体现了医学的真正精髓。医学自诞生之日起,“仁爱”就是它最为浓墨重彩的标志。古今中外,医学被称为“仁术”,医生被誉为“仁爱之士”,“仁”是联结医学和医生的纽带。[1]小说《瞳话》将儒家仁爱思想与医学仁爱传统相结合来刻画小说的主要人物,凸显了小说叙事中的仁爱意识。

    小说《瞳话》从1566年嘉靖皇帝驾崩开始,至1644年清兵攻下定州城结束。它以明朝中后期七十八年波澜壮阔的历史为背景,以马氏家族定州眼药店为中心,描写了马氏家族一家三代的爱恨情仇以及家族生存、济世天下,开办定州眼药店,发展眼疗技术的艰难创业史。小说还原了明末社会生活的多层画卷,展现了历史风云的大变幻,刻画了马大人、李景贤、马金堂、徐瑶儿、徐碧儿、马兆礼等一个个鲜活的人物形象。小说以医药世家马氏家族为叙述核心,结合穆斯林传统、古代医学传统以及儒家“仁爱”思想,展现了马氏家族三代人“仁爱之士”的风范。透过小说的长篇叙事,我们可以明显地感受到小说中所体现的“仁爱”意识,本文主要结合人物形象的分析,从家族传统和家庭关系两个方面入手来阐释小说所体现出的 仁爱意识,并阐释这种仁爱意识在当下的现实意义。

 

一、充满仁爱精神的家族传统

 

马氏家族是一个医药世家,主要是以擅长研制眼药而闻名。在小说中,马氏家族三代继承人——马浦沙、马金堂、马兆礼——都以自己的实际行动践行着家族传统,助人于危难之中。

小说以“吕太医遇险定州城、马神医智救吕连安”开始,引出了小说第一位主人公——马浦沙。因明神宗意外驾崩而引发的血腥屠杀牵连到了太医院的院判吕连安,吕连安逃亡至定州城,向与自己仅有一面之缘的定州府府医马浦沙求救,马浦沙得知后积极营救,还不惜变卖自己的家产为吕连安打通关系,并且亲自到吕连安老家太原与其家人商量营救的方法。马浦沙凭借着自己高超的治眼医术,为王千户的母亲治好了眼疾,从而通过王千户使得吕连安平安脱险。作者巧妙地设置了马浦沙利用自己的医术救吕连安这一情节,既突显了马浦沙医术高明,又展现了作为一位仁爱之士的光辉形象。

作为一位医者,马浦沙以自己的行动赢得了人们的尊敬。他在京城南市用自己精湛的医术医好了已经瞎了的乞讨老妇的眼睛;在随军出征时,他利用自己的医术减轻了士兵因雪盲而带来的痛苦。他在请求吴大人帮忙营救吕连安时的对话更能体现作为一位医者的崇高品德。

 穆斯林尤其讲究扶危济困,你们儒家讲仁者爱人,我们医家讲医者救人。路上碰到个濒死的人了,无论他是贫是富,是生是熟,无论花多少钱,咱都非救不可,更何况现在这人我还认识呢?咱就当他是病人吧。咱马家历来的准则就是能就一人是一人,能救到哪儿是哪儿。既然如此,那为何不救呢?”[2]

可以看出,无论是作为一位穆斯林还是作为一位医者,马浦沙救人于危难之中都是出于其本能,从马浦沙的言行当中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到一位具有一颗仁爱之心的仁者形象。

万历六年,朝廷为平息流民叛乱向全国召集医户随军出征,为了使吕连安和吴大人不受牵连,生有一副菩萨心肠的马浦沙毅然舍下自己的家族和幼子前往太医院复命。在太医院他初识年轻的李景贤,对他关照有加,还请吕连安帮忙使得李景贤不用去前线出征,然而他自己却去了蓟州后随军出征。他还将自己扎粗银针的绝学传授给了李景贤,并收其为义子。小说刻画的马浦沙仁爱善良的形象对当下医学道德的发展具有很强的借鉴价值,他不仅医术高超,而且具有很强的人格魅力,能助人于危难之中。可以说,在小说中拥有博爱胸怀的马浦沙是医者的典范。

 马氏家族第二代继承人马金堂是小说叙述的重点,马金堂为人善良真诚,他使得定州眼药面世定州,为发扬马氏家族的眼疗医术做出了不朽的贡献。

马金堂心地善良,他不仅将马氏家族的眼疗医术发扬光大,而且秉承着马家仁爱的传统,治病救人,救人于危难之中。他作为一位医者尽心尽责,不辞辛苦连夜为老妇人治疗,在回家的途中他不惧危险解救了被劫匪绑架的杨红升并将其带回家中安顿;他开办定州眼药店为人们减轻了病痛,并且主动减免了穷苦百姓的医药费,使得马氏家族的眼疗医术远近闻名;邻家同行郎中医死了人他借钱帮忙,还无偿支取银子为老翁下葬;北方瘟疫肆虐流民四处逃窜,即使自家也有困难,但是马金堂四处借粮开棚施粥;江北饥民暴乱打劫,马金堂开门纳流民,凭借自己对待穷苦百姓的良好的声望而免受劫难。马金堂对家人说的一席话更是体现了他医者仁爱的情怀。

今日,马家免去了一灾,从今往后,咱马家便定下一个规矩:只要咱马家不败落,这店铺支撑一日,就要救济一日穷人。当初,爹让我开这个店,也是为着悬壶济世,并非为着敛财,尤其不能挣黑心钱。”[3]

    一席话道出了小说所描写的定州眼药店办店准则和马氏家族的家族传统。可以说,马金堂的言行践行了马氏家族扶贫救困的传统,展现了一位医者的博爱胸怀。

马氏家族第三代继承人马兆礼所处的时代已经到了明朝末期了,历史的剧烈变化势必将影响这个家族的发展。童年时期的马兆礼立下铃医志,发誓要将马氏家族的医药传统发扬光大。马兆礼是个生意天才,在明末国家动乱的年代里,他对定州眼药店进行了一系列除旧布新的改革,使得马家的眼药生意进入了黄金发展时期,在他的打理下定州眼药店在北方发展得风生水起。可是明末战乱不断,农民军叛乱,清军入关,使得生灵涂炭、民不聊生,马兆礼的定州眼药店受到了很大的影响,但是具有仁爱之心的他凭借着自己的力量,解救杨和尚和陈举人,并且不计前嫌义救王依琪。最后清兵血洗定州城,马兆礼带着儿子忍痛离开了定州,远走太行山。可以说,尽管在极其困难的特定的历史时期,马兆礼不但将马氏家族的眼药店生意不断发展,而且依然能践行着家族救人于危难的传统,其仁爱之心让人称赞。同时,马兆礼又是个性情中人,他对王家小姐王依琪十分痴情,以致几乎丧命,好在有周至柔嫁给他后细心照顾总算恢复了正常,作为对周至柔的报答,马兆礼答应“这辈子定对夫人忠心不贰,一心一意,绝不再迎娶任何一人”。可以说马兆礼也是个重情重义、知恩图报之人。

小说描写的马浦沙、马金堂、马兆礼三位主人公可以说是马氏家族仁爱之士的代表,作者满怀着仁爱意识对人物进行深入的刻画,使得小说具有了浓厚的仁爱氛围,这也展现了作为一位医者所需要的品质和精神,这种品质和精神对于我们当下具有很强的榜样意义。

 

二、充满仁爱情怀的家庭关系

 

小说《瞳话》也以较多的笔墨描写了马氏家族家庭内部的关系,尤其是马金堂充满传奇色彩的婚姻遭遇。通过对马氏家族家庭成员之间家庭关系的描写使我们更能深切地体会到那种充满仁爱情怀的家庭氛围。

马金堂为了能在家救治徐瑶儿而同时迎娶了瑶儿、碧儿姐妹俩,婚后他们恩爱有加,随着瑶儿身体的好转,他们共同打理定州眼药店。作为姐妹同时又一起嫁给马金堂,她们爱护丈夫,相夫教子,处处为马金堂及家庭着想,徐氏姐妹相处融洽,互相谦让,在徐瑶儿病逝之后,妹妹徐碧儿细心地照顾她的遗子马兆仁。可以说,徐氏姐妹对马家和谐、仁爱的家庭氛围具有很重要的作用。

后来马金堂纳了杨红升、红喜、熊氏为妾,她们可以说个个贤惠懂礼,作为妾室她们与徐氏姐妹融洽相处,共侍一夫,对家庭的各种事务也是尽心尽责,展现出一种充满仁爱情怀的家庭关系,她们对马氏家族以及定州眼药店的发展做出了不朽的贡献。小说通过对马氏家族家庭生活的描写,向我们展现了明朝中后期社会生活风情图,其中既有父子夫妻之间的纲常伦理,也有妻妾之间的论资排位,还有娶嫁规矩的全面展示。尤其是马金堂众妻妾对丈夫的关心以及顾全家族大局的风范着实让人佩服,展现出充满仁爱情怀的家庭关系。

然而,透过小说的叙述,我们可以明显地感觉到小说中所透露的浓厚的男权意识的写作规范。小说中所设定的女性大部分都是为男性服务的,而且对女性言语行为的刻画也深深地受到男权思想的影响,使得小说中女性的形象缺乏层次性而略显单调。对马金堂众妻妾婚姻生活的描写使得我们对于古代婚姻制度尤其是明朝中后期的婚姻观念有了更为清醒的认识,以男权话语为主导的封建社会里对女性的伦理要求在小说中显露无余,这不禁让人深思。

通过对小说《瞳话》中的人物形象的分析,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到作为一个有着穆斯林传统、古代医学传统以及儒家仁爱思想传统的马氏家族,它的一代代继承人凭借自己高超的医术和伟大的人格魅力向世人展现了“医乃仁术”的道理。这种仁爱意识对于我们当下的社会具有很强的现实借鉴意义。

 

注释:

[1]褚詹玄:《古代医学仁爱精神的现代价值》,《医学教育探索》2010年01期。

[2]安民 林可行 王礼德:《瞳话——一个四百年的眼疗世家传奇》,中国出版集团  世界图书出版公司,2012年,第13页。

[3] 安民 林可行 王礼德:《瞳话——一个四百年的眼疗世家传奇》,中国出版集团  世界图书出版公司,2012年,第220页。

(桂延松:华中师范大学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研究生。)

 

《瞳话——一个四百年的眼疗世家传奇》
©  2008-2010 武汉中图图书出版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技术支持:武汉市陆叁玖科技有限公司     鄂ICP备11009151号
学术出版中心地址:武汉市书城路文秀街10号中石大厦A楼1号门6A层 网站:www.sjxscb.com 电话:027—86642699 Email:sjxscb@163.com   [网站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