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集体腐败,其腐败链条长,涉腐人数多,产生发展持续时间相对较长,对于社会的破坏作用非常大,近些年呈上升趋势。这种形势,促使我们对现有的治理与预防措施所基于的理论假设进行回顾与反思:我们对集体腐败发生发展机制的理解是否完整准确?由此出发所相应采取的预防和治理措施是否完全有效?带着这些疑问,国家行政学院公共管理教研部薛刚老师对政府部门的集体腐败问题展开了系统深入的研究与探索。
《腐败预防新论》将集体腐败视为一个动态演进的过程,基于相关领域的最新理论研究成果,从微观的组织成员个体的角色认同与行为感知、宏观的组织结构与日常组织生活两个层面,对腐败的初始发生、维续等过程与机制进行了理论分析,有助于人们更全面深入地理解腐败的发生发展机制,具有较强的学术创新性与理论价值。与此同时,本研究对我们党和政府的反腐倡廉工作与建立预防腐败的长效机制进行了分析与探索,具有一定的实践意义。
作者简介:
薛刚,国家行政学院公共管理教研部教师,哈佛大学肯尼迪政府学院公共管理博士后。在《政治学研究》等学术期刊上发表论文近20篇。作者自1993年起,一直从事公共管理的学习、实践与研究工作,获公共管理(行政管理)学士、硕士以及博士学位。现在国家行政学院公共管理教研部从事教学研究工作。参加国家行政学院大部门体制改革课题组研究,参加国家行政学院港澳公务员培训统编教材《中国行政体制与公务员制度》的研究撰写等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