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作者最关注的问题
学界要闻
 
书评二:《高科技时代社会发展
书评一:《高科技时代社会发展
序《现代汉语语用调查与教学研
求学之方与治学之道——评《邢
总序:《政治学与国际关系智库
多面的诉求与单维的指向——述
当景观遇上网络——评林瑛《网
 
诗词曲联语格律小讲
《阅读、写作、翻译相结合的文学翻译教学》
《复句研究评论集:全2册》
《现代日语句式研究》
《乐感从哪里来——学生音乐素质的培养研究》
所在位置:首页 >> 社 科 
新论语:管理学主旨学派精彩观点选载Ⅲ
发布时间:2012-01-12   访问7760次:【字体:  

中山大学苏琦老师的《新论语:管理学主旨学派精彩观点选载Ⅲ》一书近日由世界图书出版公司学术出版中心完成出版。

本书是作者继《新论语:管理学主旨学派精彩观点选载》(中国大地出版社2009年版)、《新论语:管理学主旨学派精彩观点选载Ⅱ》(中国经济出版社2011年版)出版之后的第三部,继续介绍有关管理学主旨学派(Leitmotiv School of Management)在哲学、人类学、教育学、伦理学、经济学、管理学、政治学、社会学、永恒权益经济学等学科领域的重要观点。

与作者已出版图书《新论语:管理学主旨学派精彩观点选载》一致的是,本书非《论语》新解,也非“论语派”著系的延续,其目的是要用尽可能言简意赅的语句和读者分享管理学主旨学派在以确保利益相关者权益、人道价值、人类社会永恒存在与发展为宗旨的前提下如何做人、持家、治学、行医、营商、理政、资世的近期研究与体会,履行管理学主旨学派应有的社会责任。

管理学主旨学派是中国本土原创的管理学流派,成型于2005年底。永恒权益经济学是中国本土及管理学主旨学派原创的一门学科,成型于2007年底。

关于“管理学主旨学派”,是指与西方现代管理学各种流派(如管理学经验学派、管理学过程学派、管理学系统学派、管理学数理学派等)相对,是作者及其研究团队为了填补中国欠缺具备世界影响力的原创管理学派的空白,摆脱以往所受错误主旨(或价值、目的)(如反利益相关者权益、反人道价值、反社会责任或反社会效益)的误导,尝试开辟以确保利益相关者权益、人道价值、人类永恒存在与发展为宗旨的思想体系,即L-思想,LLeitmotiv(“主旨”)的第一个字母,并创立了相应的学者(术)共同体,即管理学主旨学派。当然,如果其他国家拥有更先进的管理思想,也可为中国乃至人类的可持续发展借鉴。受错误主旨(或价值、目的)引导的认识论与实践论大行其道于个人管理、家庭管理、学校管理、医院管理、企业管理、政府管理、社会管理等理论和实践领域,使得作者及其团队不得不尝试开辟这一思想体系(即L-思想),并创立了该学派。

管理学主旨学派的创立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管理科学部“十一五发展战略目标”提出来的“奠定在未来十到二十年中逐步建立管理科学中国学派学科基础”的理念是相吻合的。管理学主旨学派的学术研究得到了国内外同行的广泛关注。

作者2006年、2008年连续两次应邀在柏林洪堡大学企业社会责任国际学术会议上作相关论文宣读,2008年、2009年连续两次应邀参加分别由西安交通大学与华中科技大学举办的第一、第二届“管理学在中国”学术研讨会,并应邀成为第二届“管理学在中国”学术研讨会的组委会成员。

    本书受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招标项目“改革开放视阈下我国社会意识变动趋向与规律研究”、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构建和谐社会环境下中国民营企业的企业社会责任研究”、中山大学“985工程”三期项目“中国家族企业研究创新基地”、中山大学通识教育核心课程建设项目“永恒权益经济学”、中山大学素质教育课程建设项目“公司治理与人类发展”资助。

作者简介

苏琦:管理学主旨学派思想体系与永恒权益经济学创始者,德国柏林洪堡大学经济学博士。现为中山大学中德公司治理研究中心秘书长,德国柏林洪堡大学管理研究所客座教授、终身研究员。研究领域包括永恒权益经济学、组织治理与人类发展、社会合作与统一、新社会建设等。

已出版著作包括《新论语:管理学主旨学派精彩观点选载》(中国大地出版社2009年版)、《新论语:管理学主旨学派精彩观点选载Ⅱ》(中国经济出版社2011年版)、《管理学主旨学派、L-思想与永恒权益经济学》(中山大学出版社2008年版)、《国际贸易、市场风险、要素流动与跨国公司》等十余部;已发表学术论文50余篇。

主持或作为主要参与者承担国家社科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留学基金管理委员会暨德意志学术交流中心(DAAD)中德合作科研项目、教育部留学人员科研启动基金、广东自然科学基金、广东省科技厅,中山大学“985工程二期创新平台、中山大学重点学科建设项目、德国联邦教育与研究部、德国国家科学基金等资助的重要课题多项。

目录

永恒权益经济学篇1
人类是非篇7
疑难杂症篇19
学问与治学篇33
社会治理篇53
方法论篇65
学习券篇75
真理篇83
社会危机篇121
人类偿赎篇127
参考文献163

 

©  2008-2010 武汉中图图书出版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技术支持:武汉市陆叁玖科技有限公司     鄂ICP备11009151号
学术出版中心地址:武汉市书城路文秀街10号中石大厦A楼1号门6A层 网站:www.sjxscb.com 电话:027—86642699 Email:sjxscb@163.com   [网站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