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作者最关注的问题
学界要闻
 
书评二:《高科技时代社会发展
书评一:《高科技时代社会发展
序《现代汉语语用调查与教学研
求学之方与治学之道——评《邢
总序:《政治学与国际关系智库
多面的诉求与单维的指向——述
当景观遇上网络——评林瑛《网
 
诗词曲联语格律小讲
《阅读、写作、翻译相结合的文学翻译教学》
《复句研究评论集:全2册》
《现代日语句式研究》
《乐感从哪里来——学生音乐素质的培养研究》
所在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新书预告:《多面的现代性诉求——理解20世纪上半期中国话剧的一种方式》
发布时间:2013-05-24   访问1365次:【字体:  

《多面的现代性诉求——理解20世纪上半期中国话剧的一种方式》一书,由吴武洲博士在其博士论文的基础上经过多年修改完善而成,即将由我中心编辑出版。 

专家推荐语:

以“现代性”理论研究中国现代话剧,这是一个全新的课题。作者视野开阔、资料掌握充分,某些问题的分析相当深入,从而为我们提供了重新认识现代戏剧史的新视角、新方法。

——南京大学 董健教授

用现代性理论,重新梳理20世纪上半期的中国话剧史,显示了作者敏锐的学术思维。

——复旦大学 吕新雨教授

全文内在思想一以贯之,思路清晰而深入,有气势、有新意。

——苏州大学 朱栋霖教授

作者对现代性理论有一种充分的和自信的把握,将这种最具西方化色彩的理论融入对中国现代戏剧的文本和现象分析中,也产生了“不隔”的学术效果。

——南京大学 朱寿桐教授

从社会现代性演进的角度考察中国话剧的现代性演进,这是一个新的研究视角。

——上海戏剧学院 丁罗男教授

内容简介:

本书用现代性理论对20世纪上半期中国话剧进行了整体性的宏观考察,高屋建瓴地阐述了20世纪上半期中国话剧的发展历程。

本书将20世纪上半期的中国话剧厘定为四种模式:晚清模式;五四模式;左翼模式;抗战模式,并揭示了这四种模式分别对应的内涵:现代性与传统精神意识的混揉、主体性的觉醒、乌托邦式的想像性建构、民族主义的宏大叙述。

本书在个案分析中,以曹禺作为研究对象,从“对个人的找寻”、“生命存在意义的终极探索”与“政治现代性”三个方面对曹禺的剧作进行了论述,同时,也指出曹禺剧作在“人的现代性”与“政治现代性”之间有着难以弥合的间隙。全书思想性和理论性相结合,理论阐述与作品细读相结合,话剧史论和个案分析相结合。不仅对四个时段话剧的现代性演进作了宏观叙述,还对曹禺做了深入细致的个案分析,在结构上独具一格。

 

作者简介:

吴武洲,男,1974年生,湖南省溆浦县人。2001年毕业于广西师范大学,获文学硕士学位;2004年毕业于浙江大学,获文学博士学位。主要从事中国现当代文学研究,在各类学术刊物发表论文20余篇,多篇论文被人大复印报刊资料等转载。另有散文、随笔、评论等近百万字见诸报刊。现居北京。

 

©  2008-2010 武汉中图图书出版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技术支持:武汉市陆叁玖科技有限公司     鄂ICP备11009151号
学术出版中心地址:武汉市书城路文秀街10号中石大厦A楼1号门6A层 网站:www.sjxscb.com 电话:027—86642699 Email:sjxscb@163.com   [网站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