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作者最关注的问题
学界要闻
 
书评二:《高科技时代社会发展
书评一:《高科技时代社会发展
序《现代汉语语用调查与教学研
求学之方与治学之道——评《邢
总序:《政治学与国际关系智库
多面的诉求与单维的指向——述
当景观遇上网络——评林瑛《网
 
《阅读、写作、翻译相结合的文学翻译教学》
《复句研究评论集:全2册》
《现代日语句式研究》
《乐感从哪里来——学生音乐素质的培养研究》
《易行领导力:〈周易〉中的领导智慧》
所在位置:首页 >> 社 科 
《概念范畴的多维研究》(《语言学研究新视野文库》)
发布时间:2014-11-21   访问5001次:【字体:  

自亚里士多德提出范畴概念以来,范畴及范畴化一直是诸多学者研究的重要课题。本书以汉语为主要研究对象,从思辨到实证将范畴化的认知过程和语言学、哲学、复杂性科学、模因论以及大脑神经心理科学等学科结合起来考察,从不同纬度揭示范畴的生成和演化机制,进而阐释范畴化的多样性和复杂性。同时,本书也从不同的学科角度探讨经典范畴理论和现代范畴理论在构建范畴过程中的独特性和差异性,并试图在两者之间找到一个切入点,进而消弭两种范畴理论之间存在的罅隙和消解其间的张力,实现两者的融通,进一步推进范畴和范畴化在哲学、认知科学及脑神经科学等方面的认识和研究。

    录:

第1章 亚里士多德的范畴论 001
1.1 引 言
  001
1.2 范畴研究在西方哲学中的渊源
002
1.3 亚里士多德范畴论
003
1.4 亚里士多德范畴论的意义
020
1.5 亚里士多德范畴论之不足
022
1.6 结 语
024
第2章 现代范畴理论概述
026
2.1 引 言
026
2.2 现代范畴理论的形成与发展
028
2.3 现代范畴理论的应用
035
2.4 结 语
036
第3章 对原型范畴理论的质疑

       —基于反训为语料的研究 037
3.1 引 言
037
3.2 反训的界定及其成因
038
3.3 原型理论的主要观点
038
3.4 原型理论存在的片面问题
039
3.5 结 语
044
第4章 概念范畴的不确定性
046
4.1 引 言
046
4.2 范畴的不确定性
046
4.3 范畴不确定性的后现代诠释
050
4.4 范畴是不确定性和确定性的统一
052
4.5 结 语
054
第5章 概念范畴的主观性及相关问题研究
055
5.1 引 言
055
5.2 范畴的主观性
055
5.3 范畴本质理解的几个问题
060
5.4 结 语
065
第6章 概念范畴构建的主体间性

       ——以维特根斯坦的语言观为视角 067
6.1 引 言
067
6.2 相似性和原型的主体性与不确定性
067
6.3 范畴构建的主体间性
070
6.4 结 语
074
第7章 概念范畴的自组织性
075
7.1 引 言
075
7.2 自组织性的科学含义
075
7.3 自组织性是范畴进化的动因
                076
7.4 范畴系统的自组织性特征
082
7.5 范畴自组织性中主体性、内部条件以及外部条件之间的制约关系
083
7.6 结 语
085
第8章 概念范畴具身性

       ——基于语义范畴特异性损伤的假设与证据 086
8.1 引 言
086
8.2 语义范畴特异性损伤概述
  086
8.3 语义范畴特异性损伤的理论假设
087
8.4 概念范畴组织表征的神经心理证据
091
8.5 概念范畴的具身性
093
8.6 结 语
094
第9章 概念范畴模因论
095
9.1 引 言
095
9.2 语言与模因
096
9.3 概念范畴的模因
097
9.4 概念范畴模因的三个特性
108
9.5 概念范畴模因复制的周期
114
9.6 概念范畴模因的复制条件
117
9.7 概念范畴模因复制传播的内在动因
118
9.8 结 语
126
第10章 范畴与大脑的空间关系剖析:基于fMRI的研究
127
10.1 引 言
127
10.2 语义任务相关脑区
129
10.3 动物/工具范畴激活脑区
131
10.4 规则和相似性的认知神经研究
134
10.5 结语与展望
140
第11章 范畴与大脑的时间关系剖析:基于ERP的研究
143
11.1 引 言
     143
11.2 自然物/人造物范畴相关的ERP研究
144
11.3 上位层次/基本层次/下位层次范畴的ERP研究
147
11.4 社会范畴的ERP研究
151
11.5 结语与展望
155

第12章 范畴特异性脑区研究
158
12.1 引 言
158
12.2 范畴脑区激活的特异性
159
12.3 范畴激活脑区特异性质疑
165
12.4 结语和展望
171
参考文献 173

©  2008-2010 武汉中图图书出版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技术支持:武汉市陆叁玖科技有限公司     鄂ICP备11009151号
学术出版中心地址:武汉市书城路文秀街10号中石大厦A楼1号门6A层 网站:www.sjxscb.com 电话:027—86642699 Email:sjxscb@163.com   [网站管理]